为什么初学者不宜读朱熹的易学著作?
作者:廖瑀乾 发布时间:2018-09-19 21:03:52
被朱熹曲解的“象数学”
朱熹师从程颐之门,开始主张“义理”,到了晚年悟得研究《周易》不能仅仅偏重“义理”,应该对象数有所研究,所以他在《易学启蒙序》中说: “近世学者类喜谈《易》,而不察乎此。”
应该说,朱熹晚年主张“象数”与“义理”兼顾的意见无可厚非。然而他在《易学启蒙》里面所涉及的“象数”,却与真正的象数易学大相径庭。
《易学启蒙》开篇“本图书”就大谈什么“河洛图书”,把北宋李觏的“河洛图书”互换名字,反而说:“惟刘牧臆见,以九为河图,十为洛书,托言出于希夷。”
其实刘牧在《易数钩隐图》书中针对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”说:“此圣人易外别有其功,非专易内之物。” 由此可见,朱熹研究刘牧、黄黎献和李觏的“象数学”不求甚解,一味误导后学。特别他主张“伏羲则河图画卦”更是没有道理,这是其一。
“原卦画”篇则曲解邵雍的“象数学”,自造“黑白之位尤不可晓”的大小二横图,并自作聪明以一个阳爻为“阳仪”,一个阴爻为“阴仪”,“一分为二”生成八卦和六十四卦,结果乾卦皆由一个“阳仪”生出;坤卦皆由一个“阴仪”生出,违反了“独阳不生,寡阴不成”、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的义理,这是其二。
“明蓍策”篇则自以为是的主张“一变独卦”,全盘推翻前儒说法。“考变占”篇则独创无动爻到六个动爻的选择卦爻辞占筮方法,更是古无此说,这是其三。
朱熹的伪学案
朱熹与蔡元定合著的《易学启蒙》最后定稿于1186年,朱熹“伪学案”发生在 1195年,案发后蔡元定被流放湖南道县,就是因为他帮忙起草了《易学启蒙》。时至1200年朱熹去世,甚至其女婿黄干都不敢为朱熹送葬。1248年,始有《易学启蒙小传》以补《易学启蒙》之未备。时至1266年,方有董楷撰《周易传义附录》,卷首列《周易本义》九图, 内容多引《易学启蒙》。
因为明代是朱家的天下,所以朱熹的易学又被高抬起来。清初,诸儒对《易学启蒙》“卷舌不敢议”的局面有所改变,所以才有黄宗羲、毛奇龄、胡渭等人起而批评朱熹《易学启蒙》之伪。
然而好景不长,有大学士李光地推崇朱熹,于是就有了把《易学启蒙》收录在《御纂周易折中》一书之中的钦定意见。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,仍然是朱熹易学一统天下的局面。时至民国,才有尚秉和等人出来批评朱熹的易学,甚至有“宋人不知《易》为何物”之语。
传说清初毛奇龄身旁立一草人,上贴“朱熹”之名,手持木棍,看到朱熹说得不对的地方就随手打一棍子。虽然我们不必如此过激,但是我们毕竟还有不必首先阅读朱熹易学著作的权利。
而黄宗羲撰写的《易学象数论》一书的目的就在于揭示朱熹《易学启蒙》的错误。
朱熹在《四书》方面功力是深厚,我们不可否定,但其易学水平,则实在不敢恭维。
笔者也是在读过邵雍的《皇极经世》、黄宗羲的《易学象数论》和胡渭的《易图明辨》等书之后,才后悔当初入门的时候不应该先读朱熹的两本易学书籍。
如果初学者还是不信我的忠告,可以读读清初乾嘉学派前驱黄宗羲、毛奇龄、李塨、胡渭等人的书,你就会明白笔者为什么要如此忠告初学者了。